医学的现代化与全球化
孔学君医师
作为一名曾在中国及美国接受过双重医学训练,学习和工作过的医生,今天和诸位分享一些本人关于医学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一点心得。
我是20年前从中国的北京医科大学毕业,那时所学之医学已是今非昔比。医学和其他许多领域一样,正在迅速发展。医学进步的两个重要标志是:医疗技术的不断革新(包括信息系统)和逐步专业化,从而将医疗带入崭新的阶段。医学不仅正朝着现代化的方向迈进,而且在朝着全球化的方向发展。在过去的十年中,单是医生口录病例转录的外包业务达到了数百万美元,最近医疗旅游业也增长至1600亿的规模,并在今后几年还将有更多的影响。机器人学,也被称为新的医疗全球化,有了这项技术,能将全球联成一体,远程心血管手术就像是日常手术一般。当今的医疗发展趋势集中于预防医学、功能医学、个性化医疗和整合化治疗。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差异,中国和美国在医学领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基础研究方面,美国在很多领域技术超前,基金雄厚,项目尖端,为中国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多年来吸引大量的中国医生及科研工作者来美国进修学习, 研究以及寻求个人的职业发展。而中国近年发展迅速,经济腾飞,资源丰富,经历已持续了三十年的高速经济发展期,吸引着大量学有所成的海外专家学者回国发展, 开拓第二职业。因此,对互惠双方的交流合作的需求越来越大。中美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差异,虽不像医学研究领域那样显而易见,但差异其实更大,影响也更为深远,差异的重要性已超出了人们过去对它的认识。美国医疗界挟基础研究超前之优势,不仅在技术上,而且在诊疗制度,原则和管理上全面使用实证医学直接指导临床实践, 加之美国法律及各项监测系统的完善,医生的从业行为受到严格控制及制约,从而使得临床诊疗极具科学性及客观性。而中国目前由于医疗体制仍处于改革摸索和转型的关键时期, 中国目前正在探索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符合西方发达国家标准的医疗保健体系,从而惠及更多的国民。许多方面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有价值的实际管理经验和科学理念。例如医疗相关法制的健全以及医疗制度完备与规范问题, 医疗界职业训练严格制度化和标准化问题,医疗机构及医疗人员行为和职业操守等等问题,这些因素都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医患关系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中国传统医学(TCM)正日益现代化,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政府在这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作为在中美两国都接受医学训练,并且在两国都有行医实践的医生,我和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同行学友感到莫大的荣幸和责任架起中美双方在医疗研究领域合作的桥梁。
美中医学交流协会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成立的,是由美中医学界专家共同组成的以医学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为主的非营利性组织。本协会总部设在美国波士顿,是在美国联邦税局 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正式注册的501c(3)非营利机构。这一协会致力于利用中美的人力及信息资源优势,直接与中国医疗卫生界进行多层次合作,促进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及其与国际接轨的进程,促进中美双方在临床转化研究,临床诊断和治疗,新药发展,技术转让,医院管理等诸多领域展开多学科,多专业,多形式的交换学习与国际交流。
协会旨在利用强大的美中医学界专家阵容,包括华人医师,医学科学家,以现代网路技术及中英文医学期刊为平台,建立多方位美中医学教育及交流的跨国学术性实体。该协会以哈佛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为主要合作单位联合举办高级国际医师培训项目,美国实证医学进修教育,医院管理培训;共同组织国际学术会议及参观访问;建立多种远程海外会诊机制,以全面促进美中医学交流,传播东西方医学信息,提高医学服务质量及人类健康水平。
医学现代化与全球化势在必行,但任重道远,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可能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我们如果有在这宏大的历史进程中做块基石,留个脚印,此生足矣。